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制造2025》之挑战与机遇
[来源: ] [ 浏览点击:155 ] [ 发布时间:2017-02-09 ] 字体:[ ]

引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两个关于战略的问题:1) 如果你做为一名行业领导者,当市场跟随者提出一套创新的理念并被付诸实践时,你是应该跟还是不跟?如果你跟了,你将被沦落为一个跟随者;如果你不跟,你将被边缘化。对于这样的领导者窘境的正确应对方案,我们将放在以后来探讨;2) 如果你做为一名行业跟随者,当行业领导者提出一套创新的理念并被付诸实践时,做为市场跟随者你应该如何应对?显然你只能迎头而上,否则你将惨被市场淘汰。

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削弱呼唤《中国制造2025》: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一般水平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能源成本,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已经减弱到5%,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单位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接近。而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如德国、英国和法国,他们的生产成本目前只比中国高10%-20%左右。只要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实践工业互联网或工业4.0以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资源消耗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他们的生产成本将会比我们中国还会低。

如果德国的工业4.0 战略和美国的再工业化成功,由此带来制造业相对成本的持续变化将对世界制造业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本处于世界制造业金字塔塔尖的发达国家将强者恒强。鉴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通过制定国家制造战略和相配套的政策和行动计划来保持并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已迫在眉睫。客观上说,中国作为生产1/3 世界的制造大国如果不积极应对,一方面,规模化生产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将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时将被动接受德国的新标准和新设备。

因此,面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国政府于2015年推出《中国制造2025》,通过信息业和制造业的两化融合对本国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的挑战:

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即中国版工业4.0。但德国现在正在从3.0向4.0发展,即从自动化向网络信息化迈进,而中国的制造业还处在工业2.0-3.0之间,就直接走向4.0,这就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显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的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补上2.0到3.0这一课,即实现从电气化到自动化。中国工业4.0战略的实施面临的挑战主要有: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还没完全走完,从制造设备到产品工艺都与其他制造大国差距较大;其次,人才与研发差距也不容忽视,在挖掘新型工业化潜能方面,德国拥有先进的工业基础与大量的人才储备,而中国还处在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摸索和发展阶段。

《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

但是中国毕竟是世界制造工厂,她的产业梯度和战略纵深是非常大的。过去几年,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走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路上,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了相对劳动密集型、相对低端加工制造产业。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从最原始的手工作坊到高度自动化的“黑灯工厂”(即完全自动化、几乎没有工人、可以关闭电灯的工厂),你都可以轻易找到。因此,由于中国制造了世界的1/3,因此整个制造业其中那些具备了相对自动化的制造工厂的绝对数应该是足够大的。对于这部分相对自动化的产业,实现向智能制造的升级是完全可能的。

工信部从2015年即开始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2015年扶持了46个项目,2016年扶持了64个项目。这遵循了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思想和实践,可以想见,这些智能工厂样板工程将做为榜样拉动整个中国制造业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的升级。

《中国制造2025》将如何帮助中国制造业打造竞争优势?

让我们来看看智能制造将如何帮助中国制造业打造竞争优势。典型的工业制造至少存在三种有较大差别的模式:

模式1- 少品种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是汽车和家用电器的常见生产模式。

模式2- 多品种小批量大规模生产:多见于在一种定型产品的基础上衍生多个品种的产品,有多个同类型客户标准/非标产品的供应商。

模式3- 少品种小批量小规模生产:此类生产通常是复杂产品,且可靠性要求极高。航天航空、轨道交通和大型安全设备设施等都属此类。

我们主要讨论智能制造将如何帮助中国制造业在前面两种大规模生产中保持竞争优势:

模式1:从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制造或半自动化制造升级到高度自动化的数字化工厂,即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机器人集成,打造“黑灯工厂”。这一种工业模式是智能工厂的范畴。

虽然挑战巨大,中国无数的制造商正在计划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用机器人和自动化改变生产流程。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们别无他选。在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工资可能比位于中国城市工厂的三分之一还低。许多制造商相信,用机器代替工人是一种解决方法。

虽然挑战重重,富士康自动技术开发委员会的总经理戴佳鹏说,公司正在将生产线上越来越多的任务自动化,包括显示器和印制电路板的制造,虽然需要弯曲或将配件塞入位置的流程还有困难。公司甚至在探索新方法来重新设计产品本身,以便让自动化制造更加方便。

模式2:通过高度柔性化生产模式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这是智能工厂需要解决的核心领域。

青岛红领集团用超过10 年的时间,斥资2.6 亿元,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工业化制造,成为************家完全实现西装100% 定制的公司。顾客不仅可以在一分钟内拥有专属于自己的“版型”,还可以在网上自主设计,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西装款式、面料、裁剪、纽扣的样式数量、刺绣的内容,甚至每一处缝衣线的颜色和缝法。在七个工作日后,顾客将收到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定制西装,成本仅是非定制西装的1.1 倍。

在未来的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在智能工厂中,机器社区将自行组织,供应链将自动相互协调,未加工的产品将向机器发送完成其加工所需数据,然后由后者将其变成商品。机器和机器、机器和产品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使用微处理器、存储装臵、传感器和发送器来实现,这些装置将被嵌入至几乎所有可想象的机器、未加工产品、材料、智能工具类型和用于组织数据流的新型软件。所有这些创新将使产品和机器能够相互通信并交换数据。换言之,未来工厂将可以从很大程度自行优化和控制其制造流程,而不是如同现在通过中央控制中心来实现,柔性生产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总结:

互联网时代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生产,即消费端的个性化需要制造端的柔性化来支撑和响应。

我们相信,《中国制造2025》引领并打造的智能工厂,将是全面集成化的高度协作的柔性化制造系统,可以实时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工厂条件,在供应端和客户需求端当中达成平衡的智能制造系统。


北京金迈斯工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公网安备 12011402050124 | 京ICP备20006055号